有了品牌符號,品牌口號,接下來,就要通過媒體不斷重復傳播品牌符號、品牌口號,往“品牌容器”里,注入品牌價值。突破傳播閾值,占領消費者心智。讓消費者最終產生偏好。
青島品牌策劃公司,優爾品牌說,產品貼上商標,并不等于品牌,不能被消費者優先選擇的,不叫品牌,叫商標。“商標”,是一個新容器,里面空空如也,消費者當然不會優先選擇你。
要然商標,變成品牌,要突破傳播閾值。
一、傳播閾值
影響用戶這件事,不是一見如故,而是日久生情。
接受新事物,新品牌,新產品時,用戶心中有一個接觸次數的“閾值”(“閾”,就是臨界值的意思)。就算第一次接觸再有創意,但如果次數不夠,用戶就很難在心中給你留下位置。
那到底影響多少次,才能突破“閾值”呢?這個閾值,當然因人而異。但如果必須要有個指導數字的話,營銷界通常認為,7次比較合理。這就是著名的:7次法則。
二、什么是“7次法則”?
影響用戶1次,幾乎沒有任何價值;
第2次影響,才會有一些效果;
一段時間內,連續影響用戶3次,才能達到預期效果;
7次,是影響用戶的最佳頻次,也就是“閾值”;
超過最佳頻次,影響的效果和性價比,都開始下降。
三、為什么一定要7次?我一次聲勢浩大,360°無死角地、地毯式地影響,就真的不行嗎?可能真不行。
你只要想想,你是怎么追到你女朋友,或者現在的太太的。
第一次見面,第二次吃飯,第三次再吃飯,第四次再吃飯,第五次再吃飯,第六次再吃飯,第七次表白。
你說,太麻煩了,我第一天見面,就把7頓飯一次請掉,然后直接表白可以嗎?這不是表白,這是評選飯桶。
四、你也許可以加快突破閾值的“速度”,但是無法減少沖擊閾值的“次數”。那我應該怎么辦呢?
你可以考慮,同時使用多種媒體,全面影響。用戶坐地鐵時刷朋友圈,被你的走心文案感動得熱淚盈眶;
含淚走出地鐵,她看到文案中的金句,出現在燈箱廣告中,再次被觸動;
到了寫字樓,電梯里的框架媒體提醒她,關注微信公號就能知道主人翁結局;
中午休息時,她收到公號推送,回答這兩個問題,就能免費試用主人翁同款產品 ……
這一套組合拳密集地打過去,終于在某一拳,擊破了用戶的“閾值”,你在她心中,從此就占據了一席之地。
五、7-11是全球知名的連鎖便利店。
它在早期創業時,面臨一個選擇:到底是先在全國100個城市各開一家店呢,還是先在同一個城市密集開100家呢?
7-11最后選擇了“同城密集開店”的策略。
密集開店,除了能優化供應鏈之外,還有個好處,就是:突破閾值。
用戶在這里看到一家,在那里看到一家,看到第7家店,第8家,第10家,終于接受了你的品牌。等7-11真開到你家門口的時候,你覺得是老朋友終于來了,怎么才來。
優爾小結
“7次法則”的核心,不是7次,或者8次。它的核心,是重復的力量。
正如戰略營銷專家華與華兄弟說的:傳播的本質,在于重復;受眾的本質,在于遺忘。
——END——
青島優爾品牌策劃公司
專業的品牌策劃設計公司
為品牌提供原理級解決方案
清晰的消費者認知版權
如需要,請撥打
133 0642 9978(同微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