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品牌?
【品牌容器】:
品牌是一個容器,一個裝載消費者了解、信任、偏好”的容器。越是能讓消費者從了解,到信任,到偏好,這個容器的價值就越大。
不能被消費者優先選擇的,不叫品牌,叫商標。
代工廠李老板憤憤不平,自己辛辛苦苦生產的鞋子,別人貼個商標就能多賣200元!憑什么?干脆我自己也注冊個商標賣吧。但是,為什么他貼上商標鞋子卻賣不動呢?
這個問題的本質是,人家貼的那個,是品牌;而你注冊的,只是一個商標。產品貼上商標,并不等于品牌。
“商標”,是一個新容器,里面空空如也,里面沒有裝載消費者的了解、信任、偏好,不會被消費者優先選擇。

二、建設品牌的最終目的是什么?
建設品牌的目的是為了讓消費者少花錢,而不是讓消費者多花錢
你賣大紅袍茶葉,別人賣1000元,你賣800。
你想:我不賺那200元的“品牌溢價”,應該會顧客盈門吧?
結果,10個人進來,9個人不信。
于是,你找來權威檢測機構,抽檢你的茶葉,然后你把證書貼在每家店的墻上。但茶葉的成本也增加了100元,你把售價從800元提升到900。
結果消費者還是將信將疑:
抽檢的那罐是真貨,不代表這罐也是真貨。
10個人拿起來,7個人放下了。
你再次聯系這家機構,請他們檢測每一罐茶葉,然后全都掛上“真品”的標志。但也因此,茶葉又貴了200元,你把售價從900元提升到1100。
消費者再來,看到每罐茶葉都有合格證,終于放心了。
但一看價格:這雙鞋,大品牌賣1000元,你居然買1100?
10個人拿起來,10個人都放下了。
為什么會這樣?
交易,是有交易成本的。你花300元貼個標簽,以獲得消費者信任,就是“交易成本”。
客戶之所以要付出這么高的交易成本,是因為對你的產品,不了解,不信任,不偏好。
所以,他必須花大力氣在很多產品中比較,“交易成本”當然很高。
而大品牌呢?
他花100元“建設品牌”,也是為了獲得信任。
他把“了解,信任,偏好”從他的產品中提取出來,裝到一個品牌容器里。
這個品牌容器越滿,他的客戶就會越毫不猶豫地購買你的商品,交易成本就會大大下降
相對于你貼的質檢標簽,品牌的信任,是建立在“重復博弈”的關系上的,效率更高:
放心,我騙你一次,以后大家都不來買我了。
花100元建設品牌,省下300元交易成本,拿200元的品牌溢價,從而讓消費者花的錢少了,你賺的錢多了。這就是為什么說,建設品牌的目的是為了讓消費者少花錢,而不是讓消費者多花錢。
理解了這一點,你就會理解:品牌是所有產品的最終歸宿。
品牌大師沃利·奧林斯提醒道:即便無印良品是沒有品牌的品牌,但你也不能否認,它依然是一個品牌。
這一節,我們分享了什么是品牌,和建設品牌的最終目的,下一節我們就開始分享“該怎樣建設品牌,才能降低交易成本,讓消費者選擇我?”
——END——
青島優爾品牌策劃公司
專業的品牌策劃設計公司
為品牌提供原理級解決方案
清晰的消費者認知版權
如需要,請撥打
133 0642 9978(同微信)